青山小镇 http://www.azfgw.com/xinfang/241.html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土改、公私合营、农业合作社、大跃进等等活动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生产模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缺少经验和可复制借鉴的模式,急于建设强大新中国的老一辈建设者,遇到了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家经济进入困难时期。围绕如何建设国家,如何发展经济,老一辈革命家们各自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极大努力,也逐渐有了各自的认识和想法。在1959年庐山会议和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领导人们的思想有了两次较重要的交流和碰撞。而这两次会议虽然都是毛主席主持,但最终走势却不尽相同,为何出现这种情况?第一,会议背景不同。庐山会议召开时,国家经济刚刚开始问题,虽然也很严重,但毕竟只是探索起步期,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可能是大变革后出现的阵痛,是大运动带来的暂时困难,总体仍处于抱有希望的状态。而七千人大会则不同,这是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很多地方发生的事情令人震惊,少奇同志甚至说出了“历史上出了这样的情况,要进史书的,而在我当主席时,发生了这种事!”可见当时的极度困难,已经到了实在难以为继的地步,无论是从情感上、思想上、还是经济发展处境上,都已经到了不能不调整的紧要关头,改变,已是不得不发、势在必行。 第二,不同意见的提出方式不同。庐山会议前,彭老总已经通过调研发现了农村老百姓们生活非常困难,经常饿肚子,有位老兵更是给他写信,请他“为民鼓胡”(意思是小声说),彭老总自己本身也有一肚子话要说,但阴差阳错没能当面向毛主席汇报,回去之后写了封信交给毛主席,按照他那直来直去的脾气,这封信语言有些尖锐,态度有些激烈。毛主席看后,加了个“德怀同志意见”的标题,直接引发全体参会人员讨论,等到彭老总意识到事态严重,请求收回自己的信时,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可以说,彭老总表达意见的方式和态度,某种程度上应和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不满的情绪和声音,更是加剧了毛主席的不满。 而在七千人大会上,尽管少奇同志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全面调研和深刻认识,也直言不讳指出了形势的严重困难,甚至大胆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样的惊骇论断,并对一些当时的重大口号和提法认为应该“过些年再看”,但总体还是维护大局,维护毛主席的威望,并没有讲尖锐的话,没有触及当时的一些根本性政策方针,所以会议的过程虽然大家有热烈甚至激烈的讨论,但最终形成的良好民主氛围和制定扭转经济不利局面的措施,已经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了。第三,参会者的思想认识进程不同。庐山会议时,大多数参会者的思想,仍停留在火热的大运动、快速实现“赶英超美”的热情之中。因此当彭老总被批评时,明确支持彭老总发言的只有闻天同志、克诚同志、小舟同志,而真正系统阐述思想、全面分析形势、从哲学角度辩识问题以及提出战略性解决措施的,只有著名的理论家闻天同志。到了七千人大会时则不同,连续三四年的极度困难,让很多人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大跃进”,想尽各种办法力图扭转不利局势,少奇同志如此,周总理如此,朱老总、邓公,以及大批省、市、县第一书记们也都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所以会议的最终,延续了最初分析形势、讨论对策、解决问题的初衷,也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可,形成了一系列有益条件,为随后不久的西楼会议研究制定改变经济政策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十年后再回首,回望七千人大会,探寻老一辈革命家们思想、观点的深层次交融碰撞,有太多太多隐秘的细节,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东西或被湮没、或被遗忘、或不被披露,普通人能获知的资料很少。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明湖网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2025-05-1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