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明湖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明湖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明湖网公众号

明湖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看梅县区如何以千里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脉络”

2021-11-29 发布于 明湖网
投资电影 https://www.touzitop.com/

  全区农村公路硬化通车里程2694.4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1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100%硬化,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建制村通公交100%……

  乡村要振兴,交通当先行。俯瞰梅县大地,一条条绵延起伏、高低错落的乡间公路,犹如一道道飘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彩带,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梦想。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创建结果的公示》,经过7天公示,梅县区正式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近年来,梅县区以建好“乡村振兴路”、管好“惠民平安路”、养好“幸福民心路”、运营好“共同致富路”为目标,构建起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实现了老百姓出门有水泥路、出行有公交车,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农业园区、文旅康养等融合发展,为苏区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共建共享

  “五个一点”共筑幸福民心路

  道路是城市的筋脉,更是乡村振兴的命脉。只有连通农村公路大动脉,打通乡村公路微循环,才能让老百姓共享交通改革发展成果。

  但在建设过程中,首先摆在眼前的便是资金和用地这两座大山。作为山区县,资金紧缺自然不必多言,而以村道修整拓宽为例,不少村庄需裁弯取直或拓宽路面,难免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农田、果树。

  穷则思变,变则须勇。对此,梅县区开启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位于梅县区西北部偏远山区的南口镇潭江村和白叶村,原本仅有一条路弯坡陡的道路相连,这条路也是两村连通外界的唯一通道。

  “村民出行不便、不安全,而且货车根本进不来,我们的李子、桃子只能用摩托分批运送到兴宁径心村出售。”南口镇潭江村党支部书记刘远君回忆。

  经过多次会议讨论,潭江村决定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发动乡贤、村民捐款,同时积极争取交通部门资金支持,以解决资金难题。“党员干部带动下,村民们都非常拥护支持,全村筹得捐款61万元。加上交通部门下拨的49万元,资金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刘远君说。

  有了资金,接下来便要解决用地问题。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该村发动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在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将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当时村干部和我商量,需要征用八九平方米土地,我自然是无条件支持。路通财通,说到底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该村村民刘文标说。

  潭江村的热情,感染相邻的白叶村。以同样的模式,该村在短短一个月就筹集资金80多万元,完成用地征拆。在两村的共同努力下,原本3.5米宽的道路拓宽成了6米,并成功开通了城乡公交。

  “现在路好走了,公交车也通了。还有不少游客自驾过来摘李子、桃子,每斤比收购价高出一半,我们的生活也眼看着越来越红火。”村民刘国辉笑道。

  在“四好农村路”创建过程中,作为华侨之乡的梅县区充分发挥乡贤优势,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上级补一点、区级融一点、镇村筹一点、挂点单位出一点、乡贤捐一点“五个一点”的筹资之道。并由此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共建共管共享“家门口的路”的强大合力,有效破解了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用地难题。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区乡贤、群众累计捐款8000多万元,“以地代捐”或无偿捐地3万多平方米,占新建道路面积的42%。

  互联互通

  “五个一导向”铺就苏区振兴路

  眼下,正是金柚销售旺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时常可见满载金柚的货车穿梭于玉带般的农村公路上,将承载着柚农丰收喜悦、增收希望的柚果送向远方。

  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桃尧镇,90%以上的村民以种柚为生。但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铺开之前,交通条件一直制约着该镇金柚种植产业的发展。

  “路面还没有拓宽前又窄又陡,货车进来载柚子时前后都要有人帮忙看着,十分浪费人力。”珠玉村柚农吴叔回忆道,原本10多分钟能走完的路程,前后倒车都得花费大半时间,大大增加了人力、时间和物流成本。

  鉴于此,梅县区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县乡道路。同时,同步推进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城乡一体化,建成了18个镇级电子商务平台、800多个农村物流网点,实现355个建制村邮政服务点全覆盖。

  路通千里,货达天下。农民生产生活方便了,农企的投资信心也更足了。

  “2014年,因看中桃尧镇良好的金柚种植基础而搬到这里,但当时的交通、物流条件实在不理想。”广东润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镜良感慨,“如今政府部门重视农村道路建设,路况一天比一天好,交通条件跟上了,物流方便了,企业的发展也将如虎添翼。”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雁洋镇。

  不断升级的县道X009线、X021线及周边乡村道路,将5A级景区雁南飞,4A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雁山湖、灵光寺,以及3A级景区大观天下、南寿峰等众多景点串珠成链。60多家农家乐、12家特色民宿点缀其中,沿线建成千亩茶田、万亩柚园和众多省市级农业产业园。自驾游、物流快递车都可以直达果园,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走进农村,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修好一条公路、激活一带流通、打造一线美景、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这是梅县区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核心导向。如今,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逐步成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服务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把‘四好农村路’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最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机制,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持续协调发展。构建外通内联、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为梅县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步步高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梅县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冯治山说。

  ■数看梅县农村公路

  梅县区农村公路已硬化通车里程达2694.4公里,其中县道94.3公里,乡道1139.5公里,村道及园区、景区、城镇等其他道路1460.6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1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100%硬化,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建制村通公交100%。

  2018年至今,梅县区累计投入12.8亿元,升级改造县乡道408条701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化322公里,窄路基加宽365公里,新(改)建桥梁14座,全面完成1922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2018年以来,全区乡贤、群众捐款8000多万元,“以地代捐”或无偿捐地3万多平方,占新建道路面积的42%,有效破解农村道路资金、用地难题。

  至目前,梅县区已开通80条公交线路,途经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达1361辆,355个建制村全部通公交;2016年以来,为逾10万特殊群体发放公交乘车补贴1.7亿元;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连续5年达5A级,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推动农村公路与景区景点、美丽乡村连接互通,建成通旅游目的地公路268公里,建成通农业基地公路超过380公里。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文章来源:南方Plus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明湖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明湖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明湖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湖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