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明湖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明湖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明湖网公众号

明湖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将常态化 这些flag了解一下

2021-11-10 发布于 明湖网
sosotv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sosotv.org

  近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共同研究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旨在加强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

  《计划》对发展目标、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机制将常态化

  从总体目标来看,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机制将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与成渝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在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方面,将重点提升成渝发展主轴的教育。促进毗邻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方面,将支持两省市毗邻地区教育同城化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在学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业信息、教师资格证书查询等方面实现数据共享。

  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计划》明确,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如:推进“互联网+教育”,搭建优质教育云平台,构建教研、研学实践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实施数字学校优质资源共享项目,推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面向成渝地区教师、学生全面开放。

  加强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统筹使用,共建共享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合作打造精品研学项目。

  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合作,共建共享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相互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计划》还要求推进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具体来看,将推进成渝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跨区域跟岗研修、挂职交流,试点教师职称职务互认。以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为依托,创建成渝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和优质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高校融合等还有这些目标

  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方面,重庆将推动职业院校提质培优。组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

  推动共建优势专业、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进学分互认。共同实行“1+X”证书制度,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

  《计划》还将建立川渝两省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化和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联盟)。

  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将构建成渝地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境内外一流高校在两地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加强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建立高校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现专家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互聘和学生互访,实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持两地高校深化合作,加强科教创产协作,参与共建西部科学城。

  此外《计划》还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到成渝地区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建立成渝地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建设一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共同打造川渝中华经典诵写讲专家队伍。

  《计划》还将共同争取将事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教育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纳入国家规划、教育部规划和区域“十四五”规划。建立健全两省市教育督导合作机制,全面提高区域教育督导水平。

(文章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文章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明湖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明湖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明湖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湖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