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sveg.cn/ 8月经济元气大伤,诸多数据反映出国内需求弱的局面没有改观,宏观下行继续。 先看数据: 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2.5%,较前值大降6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市场预期(6.3%);若扣除价格因素,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0.9%。 统计局称: 由于疫情汛情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减少,暑期消费受到一定影响。其中,餐饮收入8月同比下降4.5%,上月增长14.3%。同时也有基数升高的因素:上年社零总额的增速在去年8月份首次由降转升,回升幅度达1.6个百分点。但统计局认为,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3.9%,保持总体稳定,说明消费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低于7月份(6.4%),也弱于预期(5.6%);1-8月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较前值(10.3%)回落,稍高于市场预期(8.8%);此外,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9%,较前值12.7%进一步回落,延续年内下降趋势。早前公布的8月份PPI同比增速刷新13年新高,挤压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咱已经深度分析过——《PPI超预期助推资源股行情》。 统计局称: 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从房地产市场运行看,今年整体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还有必要为这些数据来把把脉吗?其实没太大必要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吃瓜群众的需求不足,老百姓扛鼎动能在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大涨影响下已经消耗殆尽,索性躺平维持基本需求,最终也就导致了PPI向CPI的传导不畅。而供给侧短期无法改善,上游涨价继续,中下游企业则成了承受这个价格上涨的背锅侠,最坏的结果就是大量中下游企业被挤压出局,对经济增长是很大的负面因素。 对应的,政策如何选择对于顶层来说就很重要了,但同样政策面临两难。刺激,依旧是上游最受益,下游依旧难受。 不过,现在处在三季度尾端,四季度的经济增速越来越令人担心,为应对可能的意外(恒大等问题),央行或许会提前考虑可能的政策选项。 央行领导公开放言,说央行政策工具不少;中信研究所的明明老师也说“三元悖论下,我国货币政策实际处于绝对的独立和绝对的不独立之间,如果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趋势下,我国选择降息,那么汇率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甚至短期超调。因此,考虑海外的情况下,政策利率或难下调,货币政策或将更多运用数量型工具应对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俗话说,中信反买,别墅靠海...) 其实仔细衡量,最有力的工具有可能是降息。降息听起来比较激进,不过面对需求端的崩塌,似乎是最好的方式。当然,过程中得注意细节:弱化国企等单位享受的中央政府隐形背书带来的各种资源优势和分配优势,同时弱化民企等单位遭遇的各类隐形歧视带来的各种紊乱,尽全力保障民企、民生。当然,根据过往经验,估计这两个问题只会加剧不会减弱,所以......老问题可能会再循环一遍。 说结论:个人猜测首先需要观察9-10月的社融数据在如今转向宽信用的环境下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是否有所改善,只有宽信用被证伪,才会看到进一步的宽松;另外,中秋国庆的消费数据或许也需要进一步观察以判定是否需求已经无可救药。所以,时间节点上,11月-12月基本就能有个定论。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明湖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