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问答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不少影视行业从业者纷纷献上作品,《叛逆者》、《觉醒年代》先后接档,口碑与收视率都非常可观,而当下正在热播的《大决战》再次为这股热潮添砖加瓦。 但随着剧情不断深入,观众的口碑却逐渐变得两极分化,甚至出现了不少槽点: “大决战”中的大场面镜头名不副实 这部剧之所以起名为《大决战》,是因为它以解放战争后期的三大战役作为历史背景,要知道,当年的真实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百万之多,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二十年前的电影版中,这类镜头都被完美呈现。 可如今的电视剧版本,却令观众大呼失望,不仅宏大的战争场面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了以小博大、雀占鸠巢的现象,就拿辽沈战役来说,最重要的沈阳解放战争却还不如几场小规模战役激烈,而且时长比例也完全失调,塔山阻击战足足演了两三集,而攻打沈阳却一集不到就结束了,难免让人感觉虎头蛇尾。 过分渲染个人英雄主义 从这部剧播出以来,剧中的虚构角色层出不穷,看得出来,导演高希希是想通过“小角色视角”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无论是武雄关还是乔三本,人物设定确实非常出彩,可当这些虚构人物相继牺牲后,又有源源不断的英雄角色站立起来,这就令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既视感,所以,各种虚构的英雄人物,也成了当下的一大槽点。 文戏分量太重,铺垫过多 相比较电影版《大决战》,这部作品在总时长上占了很大优势,49集的总剧集足够清楚地讲述这段历史,可导演高希希在拍摄时,文戏的部分过多,尤其是每场战争发动之前,总会用大量的时长进行铺垫,可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并不好,而且观众看得云里雾里,甚至有人忍不住吐槽:“不快进去看,根本看不下去”。 的确,老版电影中,三大战役着重展现战争背景,据说当时还动用了解放军部队帮助拍摄,为的就是还原百万将士作战的场景,恢宏的气势不仅让人看得过瘾,以至于当下依旧有不少观众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而电视剧版本反而是减缓了节奏,虽然对于战争背后的故事描述得更清晰,展现了各方人员是如何运筹帷幄的,但却失去了大决战应有的灵魂。 观众不仅没有产生紧张激动的观影体验,反倒觉得剧情拖泥带水。 剧中角色是否符合历史人物原型? 演员于和伟是当之无愧的演技派,但在这部剧中也成了吐槽的对象,与林彪本人相比,于和伟虽然形象上与他相近,但却没有拿捏到人物的灵魂,而且人物性格上也过于忧郁。 除此之外,国民党一方的高级将领卫立煌的形象也有不小出入,虽然他在沈阳战役中临阵退缩,但剧中演员的表现过于懦弱,甚至缺失了一位将官的气节。要知道,卫立煌虽然在解放战争中败给了人民军队,但在抗战时期,也算得上是一员虎将,在正面战场上令日军闻风丧胆,这些人物特性反而在电视剧中被扭曲。 总的来说,《大决战》虽然收视率稳居榜首,但却并不算大获成功,细节方面的缺失成为了硬伤,所以,主旋律电视剧并不是人人都能拍的,影视创作,不能一昧蹭经典的热度。 #电视剧大决战#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明湖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