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明湖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明湖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明湖网公众号

明湖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53年,少将易耀彩带妻回家,发现童养媳苦等25年,不禁潸然泪下

2021-07-07 发布于 明湖网
黄马褂家政公司

  易耀彩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情,在动荡不安的环境里遭到残酷的迫害。

  易耀彩少将是幸运的亦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留有一颗壮志凌云的心,杀敌万千拯救革命于水火之中。

  不幸的是,离家二十载,父母双亡,携妻归来,青梅竹马的童养媳已经两鬓斑白,不识旧人来。

  封建陋习与残酷的旧社会大环境下牺牲的童养媳,面对苦等一生的丈夫携手名门之妻,那场面讽刺又揪心。

  想必易耀彩少将在面对终身未嫁的童养媳时,内心也五味杂陈吧,如果回到过去,易耀彩会选择拒绝童养媳吗?

  易耀彩少将老宅

  1928年,在江西省泰和县苑前乡的螺岗村中,11岁的独苗易耀彩正在家中帮着父母拾掇粮食。

  忽然见一位中年男子,领着一个9岁小姑娘进了家门,“娥儿啊,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

  “你要好好待你的哥哥,也要好好孝顺你的新父母,一定不会让你饿肚子的”,小女孩的父亲泪眼婆娑地说道。

  年幼的易耀彩并不知道,这位名叫张凤娥的小女孩来到家里意味着什么,只是认为自己多了个妹妹。

  张凤娥似乎也没有反抗,想来这种习俗应该在江西的农村盛行已久,那时候的孩子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思想。

  对于易家父母来说,儿子独苗一个,早点接个童养媳回家,一来能帮忙操持家事,二来以后还能为易家传宗接代。

  就这样,两个本无交集的生命体,因此结缘而成为一家人,但大部分的童养媳过得都不怎么样。

  所谓童养媳,不过是把贫困家庭生养的女儿,买到自己家中抚养,长大后直接嫁给自己的儿子做媳妇。

  可长大也意味着责任的担当,洗衣做饭、铺床叠被、劈柴生火,上有公婆,下有叔弟。

  有孩子了还要承担做母亲的责任,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没有任何回报。

  张凤娥并不知道她长大后要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只知道来易家生活,要比原先的家庭富裕许多。

  二人就这样朝夕相处同塌而眠,久而久之愈发成熟的易耀彩,忽然明白张凤娥来到家里的意义所在。

  也许张凤娥是众多童养媳当中比较幸运的,易耀彩十分英俊潇洒,对人和善,而他的家中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此甚好,同为封建陋习下的牺牲品,张凤娥来到易耀彩的家中也许是命运的转机也不一定?

  民国时期的农家

  然而美好的期许总是会预示着一些危机的到来,“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病逝,国民政府改头换面。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迫害共产党员,中国社会顿时陷入一片混沌之中,而易耀彩也在此时加入少年共青团。

  两个本就有着不同追求的生命体,在革命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逐渐显现出不同层次的分裂。

  一个是踌躇满志,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一个是目不识丁,只求男耕女织安逸生活的落后少女。

  最终打破这对青梅竹马的无限畅想的,依然是来自敌对势力无情的钢枪与炮火。

  1930年,国民党反动派伙同一帮土匪,撞开了易耀彩家里的大门,带走了常年干革命的易家主妇二人。

  而当时跟随共青团外出作战的易耀彩,对此事并不知晓,直到二妈王玉莲告知此事,易耀彩才得知父母已经遇害。

  “凤娥妹子呢?也被抓走了吗”,易耀彩泪流满面地向二婶询问道。

  “你凤娥妹子,躲在柴火堆后面,免于一害,是她替你的父母收了尸,又安葬在后屋”,王玉莲说罢也失声痛哭起来。

  此时的易耀彩尽管悲痛万分,但万万不敢靠近家门一步,恐怕自己前脚回去,后脚就会害了凤娥妹子。

  只待二婶捎带几句话与凤娥,便提起简易的行囊,踏上漫长的从军之路。

  好好的一个家,本来承载着两代人的梦想和寄托,一夜之间毁于一旦。

  对于张凤娥来说,虽然自幼生长在易家,可从未与易耀彩有过夫妻之实,只要一日在易家便终身是易家人。

  这是童养媳自幼都深藏于心的道理,可是革命者又怎能苟同?革命不正是打破封建制度,解放陈旧思想吗?

  红军长征过草地

  两个代表新旧思想的生命体,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坚守自我,一个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负重而行。

  一个在残破老旧的易家老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苦等那个为了革命事业不知何时能归的易耀彩。

  同一个时空下,二人都不知彼此是否还健在,但依然在各自坚持的土地上驻守着。

  长征途中,易耀彩身患痢疾又食不果腹,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险些葬身于茫茫草原。

  “草地非常潮湿还有蚊虫叮咬,很多红军战士都得了痢疾死在草原上,父亲捡了一条命。”

  “那时候长征走得急,不可能停下来给父亲和其他病人休养的时间,一停下来除了病死就是饿死。”

  “幸好父亲的舅老爷把自己的皮带煮了,父亲喝了牛皮带煮的水,奇迹般地熬过来了”,易耀彩儿子回忆道。

  易耀彩得到了舅老爷的支持,走完了这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捡回一条命的易耀彩越发有激情干革命。

  而另一端,则是一个孤苦落寞的瘦弱少女,苦心经营着半荒而废的两亩草田。

  稀稀拉拉地喂养着几只,骨瘦如柴的老母鸡,这种暗无天日没有出路的日子,将一个少女的美好年华消耗殆尽。

  红军被迫转移成功后不久,抗日战争就全面打响了,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反日高潮。

  1937年,20岁的易耀彩担任八路军120师团第358旅团的作战科长,同年十一月又晋升为晋察冀军区4纵队营长。

  1938年至1943年,分别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1944年晋升为晋察冀军区总参谋。

  不知不觉中,易耀彩已经阔别家乡15年之久,革命战事不断将他推向更高的位置以及更凶险的境遇里。

  易耀彩与战友

  易耀彩闲下来就四处打听,童养媳妻子是否还健在的消息,但江西当时已被日军占领,一切都无从知晓。

  想来娥妹要是还活着,这时也该寻个人家改嫁了,倘若已经遇害,易耀彩也只能渴望革命早些胜利,为家人报仇。

  易耀彩心里一直在默默地坚守和期盼着些什么,但最终都在繁忙焦灼的战事中被淹没。

  在易耀彩的周围,那些绽放光芒的革命领导人,说起各自的家事,都是一部令人瞠目结舌的血泪史。

  有全族76口人,都被国民政府反动派杀害的,有孩子在保育院被间谍谋杀的,也有妻子被卖给人家做小老婆的。

  跟那些说起家事,已经如同过往云烟的革命同僚们相比,一双父母加上一个生死未知的童养媳倒显得“苍白”。

  右一为易耀彩

  眼下已经年近30的易耀彩,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组织上也开始关心易参谋的个人问题。

  “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不考虑考虑个人大事,家中可有妻子等你?”邓华司令员问道。

  “家中无人,早年间养过一个童养媳,现在也不知去向,搞革命要紧,没工夫整那些事”,易耀彩淡定自如地回复道。

  “革命要紧,终身大事也要紧的,我们修养连有一位女医生,我看跟你就挺般配。”

  “人美医术高,正好还在一个军区,都是搞革命的不正好和你心意”,邓华司令员故意多说几句。

  “我看就这么决定了,我找人姑娘商量下时间,跟你见一面,你这边就别磨蹭了”,说罢邓华司令员起身夺门而出。

  就这样,易耀彩便被动地参与了一场“硬核相亲”,可这次相亲,两人并没有摩擦出什么火花。

  范家三姐妹

  易耀彩对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医生似乎并不来电,而对陪伴其而来的女同志倒多几分倾心。

  那位陪伴张医生左右的女同事,名叫范景阳,是范氏三姐妹当中的老三。

  说起二人从相识到结婚,短暂不过几日,那剧情如同言情小说中的“霸道总裁爱上我”那般不可思议。

  “你家政治上审核没问题,收拾收拾准备去结婚吧”,分区肖科长同范景阳说道。

  “什么,结婚?跟谁结婚,在哪结婚,我什么时候有过对象吗?”,范景阳一脸诧异地问道。

  “谁谁谁,问题这么多,我们军区易耀彩参谋长相中你了,你俩的事这就算成了”,肖科长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现在不是旧社会了,哪还有指腹为婚的道理,互相不了解就随便结婚”,范景阳没好气地拒绝了肖科长。

  易耀彩范景阳夫妇

  显然肖科长是带着“使命”来的,哪有被回绝的道理,一番语重心长的促膝长谈之下,这事就定下日程。

  话到此处不免令人震惊,虽然革命时代烽火连天,儿女情长总是被乱世左右。

  但这“下命令”式的结婚,范景还是头一遭听说,这不就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吗。

  好在易耀彩参谋长,为人谦和,又是先对范景阳动心,仓促结合之后,在生活上对范景阳也是关爱有加。

  而远在江西老家的童养媳张凤娥,此时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等待一个不知道还有没有的未来。

  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战争年代,家庭如同军队一样,打散了重组,打破了自求多福。

  没有人会一直揪着过去不放,尤其是干革命的,哪有时光可回头,哪有过去能回首。

  终于,抗战胜利了,共产党击退了日本侵略者也解放了全中国,饱经风霜数十载的易耀彩也成了开国功臣。

  1950年至1953年,易耀彩被调到海军部队担任海军基地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从军25载,易耀彩从一个毛头共青团少年,成长为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海军少将。

  革命胜利了,全国解放了,对于阔别家乡20多年的易耀彩来说,那故乡的一切依旧令其魂牵梦绕。

  妻子范景自然了解丈夫的心意,在易耀彩前往苏联海军学校学习的间隙,便抽空陪同丈夫一起回了江西老家。

  “衣锦还乡人尽见,长时富贵许谁知,无言童子呵呵笑,望得风光满面归”,那是易耀彩幻想过无数次的回乡场景。

  易耀彩和范景阳

  当易耀彩带着妻子,走过乡间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时隐时现的麦田,远处可见一簇炊烟从枝头上袅袅升起。

  那棵大树的后面,就是易耀彩魂牵梦绕的儿时住所,二人不由得加快脚步,迫不及待地推开了木门。

  只见“清幽雅致一农家,门前种满竹篱笆,轻挽丝瓜迎风雨,相得益彰诗中画。”

  这家还是原先的模样,比易耀彩离家时又多了些生机和烟火气,易耀彩心头一紧,家中如今还有人在?

  忽闻门外有动静,张凤娥便从厨屋探出头来瞧瞧门外,这一瞧,便如同望穿秋水。

  那门口驻足瞭望的,正是苦等25年的“丈夫”易耀彩,如今他容光焕发,正装笔挺,好像自己从不曾拥有过那般。

  而在“丈夫”易耀彩的身边,还站着一位,温文尔雅、高贵大方的女士。

  她白皙的皮肤,带着酒窝的笑脸,身着一件轻盈素净的白色长裙,这一切都与粗木麻衣的张凤娥形成对比。

  范家三姐妹和丈夫

  一时间,张凤娥的内心,经历了20多年的翻江倒海,最后在这位美丽的女士这里归于平静。

  易耀彩也惊恐了,凤娥妹子居然还活着,只身一人守着易家的祖坟和庭院,他顿时无语凝噎,潸然泪下。

  阔别几十年,一切都物是人非矣,怪只怪命运的捉弄和乱世浮萍的摧残。

  说到底张凤娥是个善良本分的姑娘,她并没有怪罪易耀彩,也一样没有记恨范景。

  “凤娥见到我们,就什么都不说,也都明了,对我们很客气,还给我们烧茶水喝。”

  “凤娥做得粗茶淡饭很好吃,她还带我们去看了父母的坟地,我和易耀彩都很感激,也很内疚。”

  “我们都劝她改嫁,她也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意愿,只是说再看看罢了”,范景阳回忆道。

  可人的青春有多少个25年可以挥霍呢?张凤娥逝去的青春岁月,易耀彩该怎么弥补呢?

  易耀彩少将石像

  好在妻子范景阳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媳妇,二人经过商量,将享受到的国家津贴,全数转给张凤娥。

  而且范景阳每年都会给张凤娥寄钱,这也是帮助丈夫偿还这笔“人情债”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年若是没有阴差阳错般的错失易耀彩。

  今日站在易耀彩少将身边的夫人,会是自己吗?

  或许是抑或不是,总归“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矣。

  1990年易耀彩上将与世长辞,其骨灰的一半,洒在蔚蓝的大海,另一半则葬在江西老家,与母亲相伴左右。

  时隔八年,守护易家一生的张凤娥也离世,她生前未有名分,死后范景便做主将其与丈夫易耀彩合葬。

  这算是了却了丈夫易耀彩的一桩心事,也算尽了成人之美,想来一生能有两位“知己”,易耀彩少将不枉此生矣。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 明湖网
    1970-01-01
明湖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明湖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明湖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明湖网 X1.0@ 2015-2020